股票公司

刘谦间谍案属实【一颗红心忠勇为党】

财都网2023-01-09 04:20:17财都网
刘谦间谍案属实【一颗红心忠勇为党】(图1)

刘谦初石像。

发扬红色传统,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

6月27日上午,青岛平度市刘谦初红色文化园,“心向党·梦飞扬”打卡红色地标活动中,每位参观者手里都握着“红色护照”小本子,等待参观盖章打卡。

走进刘谦初故居,正屋迎面墙上是刘谦初的大幅照片,照片前方的桌子上摆着一面党旗,桌子两侧的展示柜里陈列着他学习和工作期间的相关资料……

1929年,刘谦初临危受命,回到党组织受到严重破坏的山东,建立新的省委。此后,他深入群众开展革命活动,并组织领导了在全国工人运动史上罕见的1929年青岛工人大罢工。

白色恐怖的罪恶之手,悄然扼向革命者的咽喉。1931年4月5日,刘谦初遭叛徒出卖被捕,被枪杀于济南纬八路刑场。这个从平度刘家庄走出来的革命战士,以短短34年的生命,奉献了一个共产主义者全部的信念和对未来的期待。

理想初燃——

不灭的追光记忆

六月的胶东大地,到处飘扬着耀眼的红。走进刘谦初红色文化园,映入眼帘的是大气庄严的展馆,主体展馆分“东莱励志济天下”“救国救民求真理”“碧血丹心铸忠魂”“薪火相传映千秋”四个板块,集中展现了刘谦初革命的一生。一张张黑白的照片、一件件陈旧的衣物、一封封泛黄的书信,见证着一个男儿的铮铮铁骨,诉说着英烈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感人事迹。

刘谦初(1897—1931),原名刘德元,青岛平度田庄镇人。父亲为他取了小名叫“光”,希望他长大后能有一番作为。

从少年时代起,坚定的革命理想一次次沸腾起刘谦初新的热望。1916年,刘谦初就读于平度知务中学,他斥责袁世凯复辟帝制,写下“千年帝制已归去,四亿神州向共和”的《讨袁词》,和于乃镇、邵廷珍、刘维汉等13名同学偷偷翻出学校,步行90多里赶到蓝村火车站,连夜乘火车赶往青岛,加入中华革命军东北军,参加了攻克潍县和攻打高密城的战斗,获得“山东第三支队义勇奖牌”。

1918年,刘谦初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齐鲁大学预科,“五四”运动爆发后,他带头高声疾呼,以唤起广大群众的反帝爱国热情。后因家境贫寒,无奈到黄县崇实中学教书。

1921年10月,刘谦初选择到燕京大学深造。1922年9月,刘谦初踏入燕园,马克思主义学说、共产主义理想的信念深深植入他的内心。他和熊佛西、董秋斯等人发起成立 “燕大文学会”,“五卅惨案”后首倡成立“燕大沪案后援会”,是前往北洋执政府总请愿被推举发言的六位学生代表之一。经方伯务和范鸿劼介绍,刘谦初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还与李大钊领导的学生组织建立了秘密联系,接受中共地下党组织的领导。

毕业后,刘谦初先后在镇江润州中学、广州岭南大学附中任教。他系统阅读了马克思主义书刊,以笔为剑,把课堂变成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共产主义思想的播火杏坛。他从一个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爱国青年,转变为一名坚定的共产主义者。

1926年,刘谦初再度投笔从戎,到湖北武汉参加北伐战争,在第十一军政治部宣传科社会股任股长,并兼任政治部理论刊物《血路》的副主编。

1927年,刘谦初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4月,新的山东省委建立了,32岁的刘谦初任省委书记兼宣传部长。

投身革命——

领导轰轰烈烈的工人运动

根据总的斗争形势,党中央指示山东省委沿着胶济铁路发动总同盟罢工。刘谦初先到淄博组织4个工厂千余名工人举行了3天的总罢工,随后赴潍县深入研究1929年春猪鬃厂女工罢工的斗争经验。抵青后,与时任青岛市委书记党维蓉一起分析青岛工人运动的形势,认为“工人中出现的自发怠工,既能造成日本厂主的经济损失,又不致造成工人失业,还可使工人在斗争中得到锻炼,是反对日本帝国主义最适当的斗争形式”。

望不到尽头的苦难,让工人如坠深渊,反日情绪与国民党内部矛盾等时局变动带来的尖锐冲突在工人中蔓延。在刘谦初、党维蓉等人的组织领导下,青岛发生了震撼全国的反日同盟大罢工。青岛纺织工人是罢工主体,参加罢工的有大康、内外棉、隆兴、钟渊、富士、宝来六大日资纱厂,以及铃木丝厂和华新纱厂(中资工厂)。其他企业有华祥、山东两个火柴厂,日本青岛火柴厂和田木厂、滨恒木厂、英商大英烟厂、祥泰木厂、峰村油坊和四方机厂等。

6月19日,青岛火柴厂,工人因伙食粗劣与日本管事发生争吵引发罢工,提出改善伙食、减少工作时间和提高工资等要求。26日,资本家断然宣布关厂,工人全部被解雇,后国民党当局插手调停,工人一无所得,却拉开了青岛工人大罢工的序幕。

7月开始,工人罢工掀起三次浪潮。 7月21日,青岛6大纱厂同时宣布关厂,并开除工人,刘谦初、党维蓉等发动工人由停工转变成罢工,并提出条件与日本厂主斗争。青岛工人反日同盟大罢工一直持续到9月,其规模之大、时间之长,在山东乃至全国工人运动史上罕见,亦称“民国十八年大罢工”。

不断涌起的罢工斗争,沉重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和国民党统治,促进了工人、民众的觉醒,是青岛工人运动复兴的重要标志,有力地配合了全国工人罢工浪潮。

1929年7月底,刘谦初返回济南。他全然未知,由于叛徒告密,妻子张文秋和省委秘书长刘晓浦已被捕,一张巨网正在向他张开。

不朽丰碑——

“我以我血荐中华”

刘谦初和张文秋是一对革命伉俪,他们在山东省委并肩作战的经历,被今天的人们比作现实版的“潜伏”。

新婚后第四天,刘谦初就随北伐军出发。此后两年,这对夫妻都没能相见。

1929年8月7日,刘谦初化装上了火车,结果被特务用照片比对出来,不幸被捕。在监狱里,刘谦初将诗藏在糕点中传给张文秋,安慰她:“无事不必苦忧愁,应把真理细探求。只有武器握在手,可把细水变洪流。”被关押期间,刘谦初和其他党员秘密成立了党的支部组织,积极组织狱中党员学习革命著作,领导绝食斗争,并以惊人的毅力翻译了《反杜林论》。

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的刘谦初,把党比作母亲,他告诉妻子:“一定要为妈妈(党)着想,万一我死了,你还要为我孝敬她老人家,要为我报仇!你要做个很孝敬贤惠的人,对得起妈妈。”经党组织营救,怀有身孕的张文秋出狱,辗转回到上海。

1931年4月5日,刘谦初戴着沉重的镣铐,在刑场上高唱《国际歌》,高呼着“中国共产党万岁”,慷慨就义,用34岁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忠勇舍身受信仰、碧血丹心铸忠魂的英雄凯歌。

刘谦初牺牲后,张文秋生下女儿,取名“思齐”。“因为山东自古是齐鲁之地,我们在这里工作过,要记住这块地方,记住这里的人民,和我们在这里的遭遇。”刘谦初生前曾这样嘱托。

在刘谦初事迹展厅结束处,矗立着五个红色镂空大字——烈火中永生。烈士刘谦初用热血践行了“我欲我身济天下,我以我血荐中华”的革命精神,在平度这片土地上留下红色革命故事。

跨越时空的红色坐标,留下了刘谦初这道“永恒的光”,感召和激励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为理想信念不懈奋斗、砥砺前行。

青岛日报全媒体记者 马晓婷

YMG全媒体记者 秦菲 摄影报道

本文来自【烟台日报-大小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